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4

《KANO》 教台灣人的事 日經中文網

借一本最顯淺的台灣入門歷史書,不少中學生修通識的時候都有讀過的《圖解台灣史》中説,日本「佔領」台灣的時候,日本改變了台灣很多的風俗,為台灣建立現代「國家」需要的基礎工程:鐵路、公路、郵政制度、電話電報系統、貨幣、報時系統、水利(如電影中提及的嘉義大圳)。解放女人纏足的「習俗」,釋放女性勞動力,提高女性識字率。設立大學教育制度,全台灣共有四十多種報紙,全台灣共設立一百多家圖書館、日治末期,全臺共有十萬戶有收音機,如電影中吳明捷的舅父和明捷初戀情人的丈夫那位在台中當醫生的那種臺民菁英,都可以透過廣播聽節目。這些一切一切,都是香港的歷史教育中,中國歷史教育絕不會教導的「東西」。 http://ift.tt/1fob05o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人物特寫:男發現失落手稿 修正稻米史 | 蘋果日報

36歲的台灣大學人工氣候室技士劉建甫,10年前偶然發現「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的親筆手稿與文物,因而修正不少台灣稻米發展史錯誤。近年他更致力於將保存台灣重要稻米文物的「磯小屋」介紹給外界,成功吸引外界關注,甚至有日本旅客特別組團來台參觀。 被台大師生暱稱為「磯小屋」的日式平房「舊高等學校農林作業室」有88年歷史,是台大校內最古老建築之一。被農藝系師生稱為「祖師爺」的磯永吉是日治時期來台的日籍農業專家,就在該處將台灣又硬又長的在來米,改良為又Q又軟的蓬萊米。 http://ift.tt/1fkxlRg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傾埕之美-傾大稻埕

http://ift.tt/1fnFrbJ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台灣教育會館 @ 林小昇之福爾摩沙研究社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ift.tt/1h4Q4LL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林小昇之米克斯拼盤

http://ift.tt/1it2UI6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第2回 『KANO』が描く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ー – ワイズコンサルティング@台湾

嘉義農林野球部は当初素人同然の実力しかなく、練習環境も劣悪だったが、近藤兵太郎監督のスパルタ指導の下、猛練習を重ねて強いチームに生まれ変わっていった。台湾で最も人気の高いスポーツである野球を題材に、苦しい状況の下でも粘り強く頑張る、台湾人が自らの美点とする精神が実を結んだことが全編を通じて肯定的に描かれている。当時は同じ国だったが、日本という海外の高校野球大会で好成績を挙げ高い評価を受けたという点も台湾人のプライドを高揚させる要素だ。  嘉義農林は日本人、漢人、原住民の3つの異なる人種による混成チームで、その活躍には族群(エスニックグループ)の違いを越えて協力し成果を収めるという、台湾人の潜在的な理想を読み取ることもできる。 http://ift.tt/1h4Q4uY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溪州日治旅社,化身「尚水」農用書店 | 上下游News&Market新聞市集

1921年時,這裡是一層樓的「養真醫院」,歇業後一度改為百貨行,隨後轉手成為大林旅社,增建第2層樓,1956年才轉手給陳義順的父親陳萬成,改名成功旅社,當時台糖總公司部分遷至溪州,開啓了當地最風光的歷史。 小小一個溪州,全盛時期有4間旅社、8間茶室、2間戲院,南來北往的商人、戲班子,聚集在大小街道,陳萬成聰明地在後樓蓋起4層高的「竹管厝」,房價相對低廉,專供江湖藝人、賣糖葫蘆、膏藥的小生意人, 被稱為「販仔間」。 http://ift.tt/1r81tB2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

[台北事]關於台北的曾經: 隱身在植物園中的神社殘跡-建功神社

建功神社建築形式於當時來說極為獨特,是知名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主體結構為日本式,但外觀則採漢、和、西洋的混合建築樣式。圓頂設計及中國牌坊式的鳥居,為日本傳統神社未有之建築式樣,也多少影響台灣本土建築樣式的變革。1945年戰後,參道大門及參道兩側石燈籠皆拆除,現今入口前的水池與欄桿(玉垣)為原物,進門內最底端建築物內內部的圓頂,則是保留原來的圓頂重新彩繪而來。 http://ift.tt/1jOFjOaIFTTT

Posted in 台北散歩師 | Leave a comment